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香港原來是一間HMV

月巴氏
from 月巴氏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2013/01/hmv.html























2013年1月13日,林峯勇奪勁歌總選最受歡迎男歌手。
2013年1月14日,英國HMV宣告申請破產保護。
嗱嗱嗱,以上兩宗純屬個別事件。
 

曾經一個禮拜蒲四晚
HMV登陸香港的1994年,Brit-pop爆發,搭到正我學聽歌的時間。
海防道總壇自然是朝聖之地,但當時在中大讀書兼家住沙田,新城市廣場分店才是我常去的一間。在沙田還沒有HMV之前,有好幾間唱片小店分散在市中心幾個商場裡,HMV一開,小店摺的摺搬的搬。對於這種財雄勢大國際連鎖店趕絕本土民間小店的殘酷商業實況,當年我沒太大感受,而事實是,HMV真的滿足了我對音樂的欲望。
當時買碟習慣是這樣的:先從一個音樂人或樂隊入手,購入他/他們最有代表性的專輯;如果啱聽,便掃埋他/他們其他作品。因為HMV的CD夠齊,我才能經由Brit-pop,上溯至曼徹斯特風潮,聽埋80年代的浪漫New Wave,再掂埋Post Punk和Punk,然後是60年代,Progressive Rock、迷幻……跟住,由英國飛到美國,開展另一個音樂天與地。
所以歷年來我在HMV真的使咗好多錢買CD。仲未計DVD。
海防道總壇2樓的影碟部門是相當勁的,我曾經在那兒找/買到不少超冷門嘢:血肉模糊B級片、門檻極高的歐西藝術作品、日本怪奇電影,甚至癲到連美國獨立電影公司Troma出品的垃圾片都有。
我通常是花一粒鐘在1樓CD部,試聽indie band的新碟(有一面牆專門擺放新樂隊的新碟試聽),然後再花一粒鐘在2樓DVD部。當然,金錢有限,但先睇定,作為下次入手目標都開心到死。

但現在已經不常去
因為冇乜嘢睇。當然,舖內還是擺滿了貨,但那些貨色,不論CD或影碟,九成都可以在外面找到。
過去的HMV,是能夠在應付主流大眾的同時,順道提供另一些選擇——他們在提供的是不同的流行養份(咁當然,想攝取養份就需要擺低錢),讓光顧的各盡其(財)力,各取所需。
但現在,養份已變得單一。
最初,我在裡頭找到很多「不同」,現在呢,竟然又要去番(已經不多的)小店,才能找到「不同」。
打開門做生意,自然就是為了做生意,而做生意方法從來都受制於顧客心理質素——撇除消費行為模式改變、網上售賣平台增加、合/非法下載等大條道理的問題,香港人(容許自己)對流行文化的追求變得單一,的確影響了一個打開門做生意的商業機構不得不採用單一取向,而到頭來,又再進一步令我們的選擇更單一。

只管向單一方向猛咁衝
 這令我諗起施政報告。梁生話,過去數十年香港的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圖書諸如此類,風靡海外華人社會——Really?而且過去數十年,太大想頭了吧,畢竟以上各項真正經由香港製造的流行事物,只不過發展咗數十年而已——Well,曾經的確是風靡海外華人社會的,但近十年近五年仲風靡到咩?單計電視劇吧,唔通海外華人一直都在關注各花旦那發生在人生一瞬幾秒之間的被強姦演繹?
係咯,點解有關方面要持續兼單一地安排旗下姐仔演出強姦戲?是否(只有)強姦戲才算是對於女演員演技的真正試煉?
偏偏梁生在發表施政報告時,仲話會繼續大力支持本地文化產業發展。我突然很替一眾花旦擔心。
香港曾經由小規模的百花齊放,幾經艱辛才變成一間琳瑯滿目美侖美奐的HMV;到頭來,這間HMV就只剩番門面的美侖美奐。而最弊是,依然滿足到好多只管追逐單一的人。
就像施政報告的封面:一班天真的細路,只管向著同一個方向,懶開心地銳意衝啊衝。




ifttt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Personal Recipe 67325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