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Google Maps由飄移玩到跳降傘


Google做地圖固然是無敵,就連用Google Maps來搞出各項應用的朋友,都是同樣厲害。以下幾個利用Google Maps來玩的創意,我覺得都是十分精彩的。



這個叫Hyperlapse的東西的確係非常強勁。你在Google Maps上選了A與B點之後,它就會在短時間之內製作一段由A到B的雙程無限Loop Street View影片。我們還可以控制其視點。


這Application強勁之處,在於它在短時間之內下載了幾百MB的Street View圖片,並迅速合成一段影片。可惜之處是我們不能把影片輸出成YouTube片。但至少可以Bookmark了你的旅程。不如看看這段我製作的青馬大橋之旅



想製作自己的Google Maps timelapse,就瀏覽這網站吧。


至於以下這個Leap Motion,與上面提及的Hyperlapse有點似,但你可以用Gesture來控制Google Maps Street View的活動。如果你夠毒,甚至當自己的手是頭文字D,然後在Street View上飄移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飄移也不夠厲害,不如試試Sky Dive。這個以Google Maps街景來玩的Sky Dive想法不錯,不過就缺乏了Sky Dive的速度。如果可以做到Hyperlapse的高速,那就像真很多。



相關文章:

試用Google I/O發佈的新Google Maps

Google Maps的南極「街景圖」

Google Maps深入北韓平壤








via Jan's Tech Blog http://tech.azuremedia.net/2013/05/31/466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jantechblog+%28Jan%27s+Tech+Blog%29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明報 - 黃元山/莫冠業 2013年5月28日

明報 - 黃元山/莫冠業 2013年5月28日


黃元山/莫冠業 [昔日新聞]

》 市場失效 政府應當推動者調節(2013/05/28)

市場失效 政府應當推動者調節

2013年5月28日

【明報專訊】葵湧貨櫃碼頭工潮落幕,最低工資時薪亦由28元調升至30元,標準工時又有委員會開始討論,然而社會對於勞資關係議題的討論 才剛開始。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大企業為追求公司利潤極大化,往往從減低經營成本入手,而外判制度便是其中方法;在此種制度下,勞工的薪酬福利亦會較正式員工為低為少。









基礎經濟學指出,所有市場的價格皆由供求關係而定,包括勞動力市場,意指「個人」可以變成「物件」,工資就是該物件之價格。即是說,每一個工種均存在市場價格,只要勞動力供應充足,老闆就不怕以最低市場價格覓得勞工。



徵膠袋稅 提升市民環保意識

但現時我們在討論工資過程中,已非單純從市場經濟角度出發,而是考慮到「人的尊嚴」,反思資本主義底下,商業盈利與道德倫理之公平關係。除了一些極端的自由主義者,很多經濟學者,一方面擁抱市場經濟,但另一方面,卻不會無視市場經濟的限制;事實上,在教課書上面的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完美競爭性市場),可以說極少存在,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存在不同的扭曲,最為人熟悉的包括:壟斷(市場性或者其他特權因素,如所謂的地產霸權)、信息不平等(information asymmetry)、權力的不平等(所謂的公平交易,可能是有權有勢階層剝削的一個掩飾)、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如用別人的錢投資會比較進取,即所謂Other People"s Money的現象)、free rider problem、principal agent problem(如公司管治的問題,所謂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是否真的能為股東的利益爭取)等等。



筆者認為,政府可從推動者角色入手,適時適地推出相關政策,調節部分市場失效情?,帶動市場反思經濟問題。而實施徵收膠袋稅便是例子,當初政府立此例並非想為庫房增加收入,而是希望提升市民環保意識,推動垃圾分類文化,帶動環保工業發展。如今看來,政府確實做到推動者角色,市民亦因此思考環保的重要性,減少濫用塑膠購物袋正正就是潛移默化、向好改變的社會行為。



黃元山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相關新聞內容 [更多]

明報 - 黃元山/莫冠業 舊文



via 日日賺錢錢-牛三賺大錢:期待 http://waitbull3.blogspot.com/2013/05/2013528_9226.html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林行止專欄 2013年5月22日

林行止專欄 2013年5月22日


林行止:收起折凳對宅男 (2013-05-22 09:04:38)

轉載▼



三、董建華、曾蔭權相繼出任行政長官。前者深得北京信任,兩制之落實原有好的開始,可是內政的失諸過分進取、盲闖冒進,終至因力有未逮而中途落馬。曾蔭權在京官面前矮化了自己(和英廷給他的賞賜)及香港的地位,使兩制浮 現從屬關系的幹擾與困阻;不過,他在處理香港事務上,縱有苟且或不敢有所為而蕭規曹隨,招來一事不做的指責,卻因此沒有在制度上造成重大破壞。



西諺雲,「在政壇打滾一日都嫌久」(one day is toolong in politics),港人對出任行政長官未足一年的梁振英,不僅好感盡失,而且對其施政和處事態度,愈來愈多疑惑和憤慨,對其行事動機和用心的揣測愈來愈多。從事公職多年,梁氏予人以城府深沉的印象,角逐行政長官時的手段與說辭,勁力狠辣且擅長前言不對後語的圓謊詭辯,誠信早受非梁陣營人士公開質疑,有識之士與他保持距離。那是他無法順利「開局」的底因。



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角逐行政長官的啟動儀式上,梁氏面對一、二百名「梁粉」和鏡頭,以一貫狠准堅定狀若發誓的口吻說他不是共產黨員,在一國的框架內,這種表態政治非常不正確,可是全場「梁粉」竟然歡聲雷動,拍掌叫好,更屬吊詭;如果唐英年在政綱辯論會上「劍指」對手梁振英「你講大話」的指控遠離事實,則大家應相信梁氏不是共產黨員;但問題是,梁氏的中堅支持者聞主子非共而喜形於色、手舞足蹈,倒足反映了大部分港人──包括絕大部分港共(他們對內地何以會有這麼多「裸官」的理解比一般港人深刻)──的心聲。這種情況,令中共直接領導間接介入的香港政治,變得十分詭異!



當日「梁粉起動」,支持者在街邊「吃梁粉、撐CY」,強調「涼粉」降火解毒,可消民怨,澆上花奶,形象上突顯CY做事黑白分明、反官商勾結,以法治為本,俱為初聽極之動聽如今檢視不過是假大空即假情虛意的豪情壯語,而這類空言還有什麼比「只做大事不做大官」更動聽更荒誕?所有種種,現在看來都是信口亂蓋,目的在賺取西環歡心進而由其明示暗示選委會委員投梁氏一票的「脫口秀」。



梁振英未能貫徹的「口號」,還有全港市民都翹首以待的好戲「落區三寶」;此「三寶」為折?、筆及記事簿。可惜梁氏進駐禮賓府亦即某的士司機所言的「賊竇」後,據其友報所說,已變成「宅男」(二十一日本報「金針集」所說的「四佳宅男」),沒有一次任群眾自由講、長官專注聽的演出。鏡頭所見,梁氏上任伊始,「出宅」遇見請願者示威者,還會「笑而不答心自閑」地匆匆過場,不二個月後便「木」無表情目不對鏡頭,他不理市民和力疾從公的工作態度,在去周與反對者的「遭遇戰」中表露無遺──當他的座駕在明愛專上學院被數十名(這類場合,警方應「報大數」以彰顯護主之功!)青年人包圍,梁氏在關上車窗的車廂內全神貫注地批閱文件(?)幾凡半句鍾;他以「身教」向港人上了民意可以不理、公務繁忙和絕不浪費時間的一課。在警方以「最少警力」包圍纏住示威人群於道旁時,汽車便掉頭疾馳而去。



當初刻意塑造親民形象的梁振英,遇上不是同聲同氣的市民,態度再非「你願講我肯聽」;在競選期間,「梁粉」集結的地區活動,已排拒非我族類的「非梁粉」參與,其選擇性聆聽意見,反映了他並非如其所說會虛心「聆聽各階層市民的心聲」。梁氏已成為不隨便在公共場合露面的「宅男」,這等於表明「市民肯講我唔(不想)聽」。



面對群眾、聽市民心聲,不是光說不練的造勢和做戲,而是從政者身體力行所要彰顯權責和承擔,亦可說是在開放社會為官應有的基本態度。面對群眾一擁而上的訴求,當中不少還因積怨太深而來勢洶洶,「宅男」梁氏的退縮,意味他沒能力履行他曾口頭應允群眾的承諾;在一般市民心目中,那便是典型的「講就天下無敵做便有心無力」──在有待解決的難題愈積愈多以至千頭萬緒不知如何理亂之後,「有心」便變為「無心」,而那是不折不扣的失信甚至是撒賴。梁氏之「退化」為「宅男」,正是不敢面對現實不敢接觸市民的反映。



四、梁振英以打民意牌及攻訐牌擊退競選勁敵,這些「撒手?」令他上位。可是,上台之後,他不但聽不進逆耳的民意,事事還以港共組織的「建制派」為馬首,更在履新後三個月的第一個國慶節晚上,因沉船意外而上演一出香港特區版的「我爸是李剛」,把西環指手劃腳的影響力,從幕後端到台前。



事實上,港人可以坦然接受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但是對於要在香港建立「紅色政權」,大多數港人──不管是否相信「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便心生抗拒。這種現實,「西環」應積極面對並設法紓解(派駐香港不是為了酬酢和互送禮物),只奉一國而不尊兩制的話,香港人口在九七前會流失十之八九;「一國兩制」令香港幾乎完整無缺地回歸,但回歸後「生變」,反抗之聲盈耳抗議的行動無周無之,適足以反映留港港人的心態。國慶煙火夜的沉船意外是香港人非常沉痛難過的一夜,港人對這樣一位香港行政長官與那樣一位中聯辦高幹台前並列,今後兩制的路將由誰去鳴鑼開道?



不論是無心之失,還是故意露點端倪,港人對梁振英在雙普選一事的咨詢工作上遲遲未啟動而感憂慮,擔心梁氏只聽京意不顧港情。過去政府首長於十月發表《施政報告》已是傳統,是關心香港事務港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梁氏上任後不久便把之押後,焦躁等待,大家期盼一月的施政綱領應有啟動政改咨詢的訊息,哪知梁氏蹉跎歲月、交了白卷。關心港事的市民,對香港政改會循序漸進、行政長官將有選舉和協商產生的法度和立法會按《基本法》第六十八條的指引進行咨詢,達致全部議席由選舉產生,由是更感虛渺!「占領中環」的倡議便在這種環境下醞釀成形。



與此同時,群眾眼中梁振英的管治手法不可謂不飄忽,政策成熟一項推一項固令公務員團隊亂了手腳,多番緊急煞掣的行政措施,則難免予人以不顧章法,是「操之在急」的亂政,其不重視行政程序的人治色彩更若隱若現。前天突然宣布行之有年的老規矩行政會議周二例會「暫停」,雖說這已是六年來的第十次,但以梁氏的治績,尤其是有行政會議成員麻煩纏身尤其是稍後公布「頭號梁粉」行會成員張震遠暫停一切公職之際,這樣做,其有失官箴有辱官品有喪官威,已百詞難辯。北京政府的維穩要求要群眾不得亂說亂動亂上訪,其實人們何常不祈望政府行事作風穩健,那份「維穩」是靠官員對制度的忠誠。香港過去這份難得的官員操守,到了梁氏手上,「新政」未立而「舊制」已被動搖得顛三倒四!人們對強人或專權統治心生恐懼,究其根底,便是怕政策朝令夕改,令守法市民無所遵從;梁振英不是強人,沒有獨攬大權(三權仍未充分合作!),可是卻有嬗變不守成規的用心和不顧後果的膽識。港人對領導的迷惘堆積為抗拒和憤怒,社會失序撕裂,是市民對梁營管治的回應!



管治失公社會失序.三之二

林行止專欄 舊文



via 日日賺錢錢-牛三賺大錢:期待 http://waitbull3.blogspot.com/2013/05/2013522_2540.html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我相信這世界是沒有太多個天才, 只有非常努力後,顯得毫不費力的人和人們, 例如他。

我相信這世界是沒有太多個天才,

只有非常努力後,顯得毫不費力的人和人們,

例如他。





李泉 - 我要我們在一起



via 小姓奴 大世界's Facebook Wall https://www.facebook.com/onedayopenfromtheson/posts/509994972382832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触控市场百家争鸣 Windows8平板被奉为座上宾

Resistive_Touch_Panel 在过去14个月中,智能手机上进步最快的零件是什么?不是三星Exynos Octa和Intel发布的Silvermont架构告诉你手机芯片能跑多快,也不是东芝三星LG三家一齐告诉你显示屏的分辨率能做到多细,而是你平时都在用,却看不清里面的触控面板。在今天的手机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敦泰科技的白培霖向大家表示过去14个月里,触控面板公司真正验证了“Touch is a game changer”这句话。


据研究机构调查表明,触控爱好者的触击频率,是使用鼠标的6倍,使用键盘的10倍。iPhone、iPad带动了触控面板的繁荣,而Windows 8针对触控做出的设计,更是推波助澜。


在14个月前,敦泰是该领域的王者,有高达80%的市占率。而现在,敦泰已经不敢接7寸以上触控的单子,足见此市场越发繁荣,已经脱离了一家独大的状态。尽管此前有人预估今年平板出货量站上2.5亿,而敦泰则非常自信的表示平板在今年才算冲量,整体出货将超过3亿。加上智能机这么一块大饼,触控市场的规模可想而知。


回头看过去14个月,从x轴y轴分离的双层触控到单层触控,从On-Cell到In-Cell,触控面板加上表面玻璃已经缩减到到1.74mm的厚度。2012年,单层自电容和单层互电容技术出现。而2013年,则是触控业界拼材料的时代。


Nokia-Lumia-920-pode-ser-utilizado-até-de-luvas-graças-ao-PureMotion-HD+


看到单层自电容和单层互电容,触控领域外的人可能摸不着头脑。但若说起高端智能手机配备的一些触控功能,相信你早已有过体验。首先是防水,一旦雨水泼溅到手机屏幕上,由于水的导电性能,因此很多触控电容屏会失效。其次,要实现悬浮操作,比方说,在修理厂工作的汽车工人,手上还有机油,不便使用平板查看汽车零件的电子图纸,这时候一种不直接接触而是悬浮于面板之上的触控也就成了必需。还有,诺基亚最新的Lumia手机配备了PureMotion,这种可以戴手套操作的屏幕令寒冷地区的人们能够自由使用智能手机。所有这些,都是在这两种技术支持之下解决的。


但正如白培霖所说,触控面板现在是一个根据市场定位来解决需求的产品。在最近14个月已经掉队的技术,可能在厚度、强度上略有不足,但是良率高,从成本考量自然是低端产品的优选。而在高端市场,除了前面提到了三种特别需求之外,与被动式触控笔结合的面板或许会在商务平板和电子书包这两个定位上成为必备。2012年触控一体机的出现和触控超极本的脱销,都说明了触控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小屏幕。白培霖更向听众表示,有客户向他们反映,希望得到27英寸,含有40指触控的面板,要能打麻将。


一时间,由于不同尺寸和不同价位的自然选择,数十种技术同时存在这一市场中。这样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也使敦泰完成从一个小市场中的王者到一个大市场中领先者的蜕变。


今年平板冲量超越PC似乎已成定局,但是敦泰告诉我们,他们客户的座上宾是Windows 8。Windows 8与Android系统成为了高端和低端产品的分水岭。而另一边,尽管英特尔认为今年超级本会有20-25%配备触控屏幕,但是他们觉得这个比率会高出很多。一般情况下,供应商这方面的动态往往会在数月后传达到产品中,今年会不会是Windows 8平板的起飞年?加载触控的Win8超极本会不会迎来第二春?一切将在购物季前揭晓。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www.leiphone.com/touch-panel-market-windows-8.html



《转发到微信!



















您可能也喜欢:


宏碁将推全球最小Windows 8平板


微软怒了:有完没完,Windows 8不是可乐!


在鲍尔默办公司有台80英寸的Windows 8 平板


诺基亚CEO暗示可能会推出Windows 8平板


Foursquare推出重新设计过的Windows Phone 8应用
无觅





via 雷锋网 http://www.leiphone.com/touch-panel-market-windows-8.html

新版手Q被骂死背后的用户逻辑

4近日手机QQ发布新版,iOS版进入4.0版,Android版则进入4.1版。出乎意料的是,新版的手机QQ被用户骂得一塌糊涂。iOS 版的手Q在 AppStore 90%多都是1颗星,直接把手Q骂到在微博发声明回炉再造,这倒也算奇观一件了。


新版手Q被骂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去掉了头像颜色表示状态的标识,让所有的用户头像全部显示彩色,不区分在线和隐身。这个事情其实我觉得丝毫不介意。我可以理解手Q为何这样设计-移动化的应用场景,无所谓在线或者隐身,只要你登录了手Q,消息会直接推送到你手机上,也就是说你只要你登录了手Q你就是一直在线的。


许多用户认为头像表示状态是一个 QQ 用户非常在意的使用场景,是 QQ 与微信差异化的最大的特点。用户只要看头像状态就知道是否能即时与某人联系,知道其是在忙还是有空。是QQ用户最重要的使用习惯。


这根本就是从 PC 时代使用 QQ 所遗留下来的习惯。事实上在移动时代,全民在线的意义就是去掉用户看头像发消息的心态,让用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直接给想发消息的用户发出消息。而因为没有了状态的指示,你不能知道对方究竟是在忙还是有空,因此你并不能强求对方一定要立刻给你回复消息。


这就给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对方收到你的消息,如果有空,或者如果是重要的人,想要会消息的人,自然会抽出时间回你。但如果是对方不想回复的人,这也让他有了是不是要即时回复的自由。


事实上这就是用户沟通的压力的减弱。在以前使用QQ的场景中,有时候你在线,遇到你不想回复的人给你消息,但由于你的在线状态,显得你有责任义务去进行回复,否则就是对对方不礼貌,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沟通压力。事实上,微信的设计中不设置消息的已读也是这样的目的。设置了消息已读标记相当于告诉对方你是在线状态,避无可避。


在移动化的场景中,天然地解决了这种由状态带来的沟通压力。因为消息都是即时可达,而互相并不知道状态,只要在双方都状态合适并愿意的前提下,才正常进入聊天场景。这跟短信和微信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手Q背负的历史压力太大,这种移动化的改变,给手Q带来了无尽的恶评。


当然,用户使用产品有历史习惯,会有不适应,会对不爽的产品有恶评,这些手Q都意识不到吗?可能不是意识不到,只是有点想当然。这些改变或者都是好意,哦,但是他们有没有想到这种激进的改变是否真的会让用户不适应呢?


手Q因自大起码犯了几个错误。首先是在线状态显示的激进改变,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第二个就是群助手。群助手同样出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目的,因为QQ用户的群都非常的多,群提示在手Q上简直就是灾难。群助手的推出本来是好事,把群都放到一个对话里,让群的消息提示只在显示消息数,不进行系统提示。但,这不是默认把群都放进去,而是需要用户去每个群分别进行设置。我想问有多少用户会这样乖乖的按照手Q团队的想法一个个地去进行群设置,而不是被烦得不行了直接跑到微博开骂吧。


第二个是消息漫游,消息漫游听起来本来是好事儿,但同样未处理好消息提示。试想,我在 iPhone 登录了 QQ,然后在电脑上登录 QQ,我在电脑上聊Q聊得有多 high,放桌面上的手机就通知提示震动得有多 high,这可以让人发疯的,真的。对,你可以进入QQ把提示都关了。我试过,手Q里的提示,iPhone本身的提示,不知道要关多少提示设置才能完全把通知都关了呢?我没成功过。好吧,即使你千辛万苦设置成功了,那如果过一会你要外出,打算继续在手机聊Q呢?你把电脑上的 QQ 退出了,是不是重新设置一遍手Q提示设置把消息通知都打开?


另外还有 Android 版取消退出键的事情,从这个事情上大家都可体会到,用户印象和用户习惯这些因素对产品是如此的重要。Android 用户更多地延续了 Windows 的使用习惯,不用的东西就一定要退出以免消耗设备资源。这也是手Q激进的恶果。噢,当然你还把显示 iPhone 在线等尾巴都去掉了,你是不知道有多少用户对这个有需求对吧?去淘宝查查就行。


事实上,手Q移动化的策略是必须的,必须有的变化,其实大的方向,许多做法而言也是正确的,只不过许多细节处的考虑不周,许多功能变化过于激进,引致这么大的恶感。这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难道就不能一件件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么回事。


说到底,手Q是认真研究过移动化的沟通特点应该是怎样的,却没结合QQ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今闹至发声明说两周之后发布修改版把在线状态和退出键带回来,这真是让人蛋碎。我对手Q如此不坚持也感到震惊,你们骂就骂呗,能不用吗?你们迟早知道我的好,让我回炉?没门!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www.leiphone.com/new-edition-mobile-qq-die.html



《转发到微信!



















您可能也喜欢:


新版Path18天日活跃用户数量增加29倍


用户调研:用户想要什么


腾讯用户体验负责人唐沐将离职加盟小米


如何让你的产品融入用户习惯


平衡用户期望和产品期望
无觅





via 雷锋网 http://www.leiphone.com/new-edition-mobile-qq-die.html

谁才是Android的消费者?

本文作者是Yobongo的CEO Caleb Elston。




自从我去年接触Android以来,一直在好奇到底谁才是Android的消费者。尽管Android越做越大,但我对这问题却越来越困惑。有趣的是,谷歌的问题并不是没有Android的消费者,反而是消费者太多了——这才是我所担忧的。


一直以来,谷歌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源的优秀操作系统。制造商可以按各自的需求对操作系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然而这已经被证明是软件的灾难。原因很简单,制造商根本就不懂软件。各种奇怪的个性化定制、糟糕的硬件和驱动选择,让设备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就导致制造商在每次谷歌在升级Android时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应对。软件的过时是Android的第一个隐患。


此外,谷歌还必须应付运营商对设备的控制欲。运营商们已经见识过iPhone对AT&T网络的打击,所以同样担心和iPhone一样渴望获得数据的公司对其网络的损害。不过谷歌最终还是只能妥协:他们不能把市场拱手让给苹果。运营商作为运营商,难免需要在其所销售的东西上留下标记。他们会在Android手机上装满自己的媒体应用、他们合作伙伴的应用以及各种没用又难看的东西。


运营商在操作系统的更新时间上很有话语权。因为所有操作系统的更新必须依靠空中下载技术(OTA),谷歌必须依靠运营商来支持Android。为了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事,谷歌必须对运营商客客气气的。缓慢的更新对用户来说是不利的,这是隐患之二。


谷歌还必须说服开发者为自己开发应用。由于开发平台还不够稳定、设备的碎片化以及用户数量方面相比于苹果的劣势,谷歌对开发者的吸引力还不够。Android无非是让开发者取得更高的权限,但是iPhone应用的流畅、美观以及稳定才是用户最关心的。谷歌还需要努力为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工具以及展示世界级Android应用的开发实例。如果你问开发者会先为哪个平台开发,我猜测Android不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这是隐患之三。


最后,终端用户是最重要的消费者,这也是我认为谷歌并未完全明白的地方。当G-1最早推出的时候,谷歌只是把它当做iPhone的替代品。你没听错,替代品。它并没有质的提升,尽管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大部分比iPhone差远了。我所说的“差远了”还只是从普通互联网用户,而不是极客、硅谷人士或者商业用户的角度。谷歌无疑想吸引更多人去买Android手机,但他的许多设计是针对极客而不是普通用户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安装程序是很糟糕的体验,繁琐的过程会让用户受不了。尽管Android已经有所进步,但它还是更像一台迷你电脑,而不是一台非常易用的智能设备。我用过HTC Hero、摩托罗拉的Droid以及Nexus系列,但没有一台有让我继续使用的冲动。这是隐患之四。


也许这一切听起来像是在宣判Android的死刑,但这并不是我的意图。我对Android的担忧在于它很迷茫。一方面,它要满足大佬们的需求,又不能满足每个大佬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必须建立体验佳、用户喜爱的操作系统。谷歌必须明白,大多数用户并不需要多任务、root权限或者其它有的没的。


苹果的成功在于iPhone的使用体验非常棒,这也是Android需要学习的:专心改善用户体验,这样用户才会选择买你的手机而且爱不释手。要做到这一点,谷歌必须对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强硬一点,同时注重UI的改善。我期待看到Android的进步。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via 36氪 | 关注互联网创业 http://www.36kr.com/p/203284.html

三星如何一步步侵蚀Google的Android系统


5月9日三星宣布与英国最大的独立广播公司ITV合作,ITV旗下的移动播放器ITV player 的Android版app将独家提供给三星的移动设备,也就是在三星的Galaxy S4,Note8.0和Galaxy Mega等设备上能免费下载使用,但是其他的Android设备(例如Google的Nexus 4,HTC One等)都无法使用。


虽然在公开场合,大家都谈的是合作,不过Google和三星在Android问题上也存在很多争议,如Android之前的负责人Andy Rubin就曾在私下聚会表示,三星对Google是一个威胁。因此针对这个合作,Trustedreviews撰文认为,三星这样的举措势必会加速Android的碎片化,进一步对Android造成损害,而这可能是三星乐意看到的结果,并且给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Android愈弱,三星愈强


这里其实隐藏了一个事实:三星乐于去损害Android。


三星每一代Android手机都配套了定制的TouchWiz和永久性的三星apps应用包,而且新的只会比上一代多。例如Galaxy S4,定制app和高度修改后的Android版本占据了7G的内存,这比Galaxy S3多了1个G,是一个正规Android安装分区的两倍多。无异于三星在Android系统上又重新做了一个操作系统。


这就是经典的特洛伊木马策略。Android发展势头迅猛,而三星想借助其力赢得市场,继而把控Android的命运,成为唯一受益者,就像苹果那样。三星肆无忌惮的在Android手机添加软件,声称这会提升Android的性能,但是一旦Google用同样的东西升级Android,三星只会以强烈的攻势来回击它。


鉴于Android碎片化程度如此之深,大多数用户发现只有三星的Android手机值得买,因为只有三星能升级安装后的操作系统。当然,一旦用户有了备选项,三星的这个策略就一文不值了。


三星想成为下一个苹果


备选项是Tizen,这是由Linux 基金在做的一个移动操作系统,但是主要资金来自英特尔和三星。尽管Tizen也是纯开源性质,但还是因为两大主要投资方而吓退了众多竞争者。


Tizen用的桌面也是TouchWiz,所以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会觉得它和三星Android手机很相似。Tizen能在简单的代码调整之后轻松运行Android apps,而三星只要与取得某些合作的话就能独占一些大名鼎鼎的原生代码apps。


所以三星的策略就在于利用Android来打垮竞争者,继而用Tizen来延承Android app的优点,并且向消费者承诺Android不可能成为封闭系统。为了打开另一个操作系统的市场,三星的战略就是先引入Android,由内而外的对其造成损坏之后全身而退,专注于新系统的市场开发。


三星已有案底。之前的Bada以失败告终(后Bada被并进了Tizen),三星毫无疑问会在这一次发力更猛。一款新的Tizen手机被高调宣布将在9月推出。


当然Tizen只是一部分。苹果的经验让三星明白,不仅要有自己的平台,自主生态系统也同样重要。三星在电视市场上已经独占鳌头,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正逐渐与三星手机相配合,三星手机也有专用的音讯接孔(audio docks)。多终端联动的形态正在形成。


不要为Google抱憾,在三星试图掌控Android的同时,Google也在盘算着侵入Windows、Mac和iOS的领地。如果你用非Chrome浏览器访问Google主页,你会一直被提醒安装Chrome。在iOS设备上用Google的app时,他们会形成自己的特洛伊木马生态系统。本月以来Google更是加紧了这一攻势,把Gmail、Google Search、Google Voice Search和Google Maps相互绑定起来,似乎是下定决心要把苹果的主要app踢出去。


试着在你的iPhone上把Google app全用一遍,你肯定会想为什么不直接换成Android手机呢。用自己的小伎俩来对付自己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Android的烦恼


但不管怎么说,Google还是收获颇丰。Android的开源鼓励更多人去合作开发,这一点使得它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足以与iOS分庭抗礼。


对于三星来说这才刚开始。如果说它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那么Amazon相比起来显得冒失多了。如果Amazon能在它的平板产品之后接着推出手机,那三星和Amazon的强强联手势必将进一步打击Android。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Google可谓是腹背受敌,欧盟反垄断调查已经对Google提起控诉,认为Google在搜索领域有垄断趋势,而Android也已经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70%的份额,达到了垄断的临界点。


对此Google正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让合作开发者使用正规版Android,这样更便于手机系统的升级,也会进一步降低碎片化趋势,为消费者带来较为一致的Android感受。这样也许会让一部分开发者流失,但恰好降低了Android的市场份额,为反垄断调查画上句点。


当然三星也可能会是流失的其中一员,但这可不见得是坏事。


图片来源:qing.blog.sina.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 立即下载!






via 36氪 | 关注互联网创业 http://www.36kr.com/p/203263.html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解读本季百度移动报告:PC、手机浏览器没落和App困境

  百度今天正式发布2013年Q1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这是一个例行季度报告,每期不乏看点。值得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创业者、移动互联网观察者和爱好者关注。


  一、移动互联网拉大与PC差距


  移动互联网正逐步吞噬PC互联网的时长、流量和人气。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尤其是在去年7月的里程碑事件之后:百度去年Q4报告显示,移动设备时长历史性地超越PC。事隔8个月之后,移动互联网人均上网时长已超过PC的29%。移动互联网远远将PC互联网甩在了后面。




  在这个29%数字之外,笔者认为有几点值得关注:


  1、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价值:尽管移动时长已远超PC互联网近三成,但移动设备占用的更多是“碎片时间”。碎片化的使用场景、移动设备屏幕的限制、网络环境造成的时延共同导致移动设备流量和时长变现困难。


  2、时长超出但流量仍有差距:百度这份报告并未提及流量。除了时长,流量是另外一个整体趋势的衡量指标。互联网女皇KPCB高管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去年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移动设备流量增速超过PC桌面流量,但仅占整体流量13%。两年前为4%,按照这个增速,移动流量要超越PC仍要假以时日。只有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移动流量占60%超过PC。随着智能机的普及,4G商用以及WIFI热点的普及,流量逆转的节点应该会来得更早。


  3、智能客厅时代加速移动步伐:智能客厅早已成为各路力量在PC、手机和平板之外争夺的第四块屏幕,第五块是可穿戴设备。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以乐视超级电视为代表的智能电视会从中高端家庭普及开来。无法忽略的是客厅也是移动设备如平板和智能手机的地盘。智能电视会催生边看电视边玩手机平板的应用。


  智能电视是否属于移动互联网业界尚无统一意见。不过在智能电视和家用WIFI的支持下,移动时长和流量会更快地超过PC。如果智能电视流量和时长也算移动的话,速度会更快。


  二、手机浏览器真的在没落了


  高增长的流量和时长给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带来一场盛宴。但移动浏览器正在被边缘化。关于浏览器和原生App之争,业界已有大量讨论,包括笔者之前发表于虎嗅的多篇文章。百度本次用数字支撑了浏览器丧失入口地位的观点。


  报告显示,网购、影音、搜索、地图等应用时长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但浏览器仅仅增长了2%。



  报告还显示,浏览器的人均日启动次数和被外部App调用比例均在逐步下降。人均启动次数可以反映App的使用频度。笔者从其他渠道了解目前第三方App中频度最高的是微信,次席是微博。



  对于手机浏览器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统计结果。数据表明手机浏览器无论是使用时长还是使用频度都已停滞或下降。打开次数继续下降的底线暂时无法预测。但随着更多App如微博、微信和搜索加入浏览器功能,更多的功能和服务通过App承载,以及基于微信、搜索的App的出现,这个下降趋势不会到此为止。


  搜狗王小川明确说移动互联网Link已死,看淡手机浏览器。在这点上,与搜狗潜在合作对象360的周鸿祎所见略同。后者认为手机浏览器并非入口。马化腾坐拥微信和手Q两个移动互联网之王,手掌手背对干已让业界哗然。QQ手机浏览器暂时与手机安全管家一样,被当成防御基础型产品,应对360这类竞争对手的掐脖战术,远还没上升到入口地位。


  百度及李彦宏则没有明确的说看好或是看淡手机浏览器。百度洽购UC浏览器的传闻仍然多次反复传出。最终却再无下文。多重考量带来的纠结程度可想而知。这说明百度看重手机浏览器的价值,从百度快马加鞭加大对百度手机浏览器推广,并于前不久夺得6千万用户也可看出。但是对于百度来说,浏览器仅仅是其一种入口,另外一个是其过亿用户的百度客户端。百度掌握的我们看到的浏览器数据或许加强了百度投资部门和李彦宏的纠结。


  UC俞永福前不久曾提出“变量“说,即UC是挑战BAT格局的变量。变量为x,无法增长的使用时长和下滑的打开次数、调用次数,则是决定这个变量归宿的“系数k、l”。系数往往会决定结果函数结果y。


  实质上,UC浏览器目前的游戏收入虽然不如广告,但增速更快。笔者估计其将很快成为一个游戏的分发和运营商,其次才是浏览器及广告运营商。


  三、NativeApp(原生App)也不好过


  百度报告显示,用户手机平均拥有139.1个App(数据真吓人,包括系统类、预装类和用户安装类),比半年前增加5.6个。但每日打开的App(不含系统类)却少了0.9个,仅为12.6个。每天打开10来个应用,就笔者感知来说,差不多。



  使用的时间变长,使用应用个数却少了。也就是说少部分应用占用了更多时间。百度报告称之为“头部效应”,占据用户80%使用时间的应用正在集中化。可以回忆下经常打开的App是不是总是那几枚。


  报告还显示应用市场只是明星应用的市场——下载量前1000的应用超过总下载量50%。其外的超过100万的App只有极少机会曝光。这背后饱含个人开发者、创业者、没钱做推广的苦楚。就算用户下载了应用,也可能会沦为一个月都不会打开并且被遗忘的1/3。



  NativeApp涉及到的隐私、安全、货币化难点本次报告并未涉及。


  关于NativeApp面临的问题,笔者观点如下:


  1、轻量级App解决应用的长尾效应但是却加重集中化


  本次报告中提出LightApp解决App集中化问题。即轻量级App。何谓轻量级App?笔者前文《类微信APP,移动互联网第三大入口?》已经有了这个概念的雏形。按照百度解释,微信App(公众账号)正是一种LightApp。所谓轻量级App运行于平台级App上,介于NativeApp和WebApp之间提供服务的一种应用。


  这类App不需要经过浏览器,而是基于其他App如微信、百度搜索、微博等,因此具有更加个性化的体验。例如微信公众账号擅长沟通、交互和语音,利用好友关系;百度搜索的则擅长搜索、浏览、服务和推荐;微博上的第三方App擅长分享;地图上的App擅长LBS等等)。


  与WebApp相比,轻量级App有媲美NativeApp的交互体验,但又开发简单,不需安装。笔者还认为LightApp解决了应用孤岛导致应用内信息无法被搜索的难题。


  百度报告认为LightApp可以解决App的长尾效应,也就是大量应用从来不被使用或者无法被找到的问题。这与PC互联网搜索引擎出现前夕面临的状况有些相似:用户找不到网站,而网站也找不到用户。搜索引擎正是通过需求精准匹配,解决中小网站中小企业难曝光的问题。App的长尾效应是否可以通过LightApp通过搜索 精确匹配的方式解决呢?


  笔者认为在第三方平台上搜索可以增加曝光率和转化率。问题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手机时长将加剧向微信、百度搜索、微博等平台级App集中。LightApp解决了曝光和长尾效应问题,但是没有解决应用集中化的问题。


  2、百度的LightApp计划,实质是阿拉丁计划在移动互联网的扩展


  PC端百度通过阿拉丁计划,允许第三方网站按照一定接口接入自己的内容。百度接到用户搜索匹配后,如果有直达内容将直接在结果中进行展示。如日常看到的百度网页应用、天气预报、日历等结果。这个计划的本质是“让结构化数据主动寻找搜索引擎”。


  信息大爆炸,传统的网页爬虫式的搜索可以满足查得全,但是无法满足查得准的要求。通过结构化数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百度能成功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有海量用户和流量,可以吸引第三方的结构化数据的接入。


  在移动互联网上情况更为复杂。


  对用户来说,搜索输入不方便、网页列表效果不好、查不准翻页成本太高等成为新痛点。查得准比查得全更重要。


  对于内容方来说,其App只能通过应用名称和标题搜索的,还需要被应用市场收录。应用内的内容则是搜索引擎无法触及的黑洞。手机上的本地App,更难被搜索到了。这些问题限制了App的曝光机会。


  App的开发成本居高不小,也限制了创业者,限制了传统的中小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进行迁移。目前App数量只有100万量级。按照PC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看,这个数量应该还有十倍百倍的空间增长——不过后面可能会以LightApp或者WebApp形式。


  搜索引擎的问题则是有用户有流量有用户时长,难以变现。


  百度提出的LightApp在搜索上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如开发者的曝光机会、应用开发成本、搜索精准性。其本质与阿拉丁计划很类似:百度提供一定接口、资源和技术,第三方内容提供者按照格式进行接入,共享百度的用户、流量和基础功能,实现内容的曝光进而完成用户的导入。


  实质上,百度前期推出的应用内搜索也已采取类似的思路了。这些都是李彦宏框计算的延伸:让用户在搜索结果页获得服务。


  3、PC端创业者依附于大公司的开放平台,移动端创业者将依赖大App


  这是难以避免的趋势。百度搜索、微信和微博等明星App掌握了绝大部分用户,用户的绝大部分碎片时间,另外他们还具备PC互联网带来的好友关系、技术积累、支付能力等,创业者想成为“变数”越来越难。


  PC互联网的开放平台通过聚拢开发者形成繁荣的生态圈之后,移动互联网再次上演。正在出现WebApp、NativeApp之外的第三波移动创业者:LightApp创业。微信创业已经风生水起,自媒体、微信12580等都是成功案例。基于搜索的LightApp将是另外一个机会。后续还有基于地图的、微博的。前提是他们开放能力和资源。


  总结一下:百度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透露了一些老生之谈,如移动互联网颠覆PC互联网,App抢夺浏览器入口。但数字验证了大家的观点,告诉我们这些趋势走到哪里了。关于NativeApp的困局以及LightApp的解决思路值得业界尤其是创业者思考。


  报告下载地址


  作者为爱科技网创始人罗超,可以通过微博@广州阿超联系他,收听SuperSofter与他交流包括但不限于搜索、App、产品、创业等方面的最新观点。






via 艾瑞资讯-艾瑞网 http://column.iresearch.cn/u/luochao/6436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