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在各种手机应用当中拥有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功能机时代手机浏览器是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第一大入口,是用户用以浏览各种信息的必备工具。然而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之后,各种智能手机逐渐推翻了传统的手机应用运行模式,开创了以独立App为核心的新模式。目前无论是iOS系统、Android系统还是Window Phone系统的智能手机都以单个App运行模式为核心,浏览器只是众多App之一,其入口地位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通过下图可以对这一现状有一个最直接的认知。
艾瑞2011年底及2012年底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大调研数据显示,在2011年有接近80%的用户用手机上网之后会首先选择登陆手机浏览器查看资讯,仅有20.2%的用户会选择登陆客户端应用。而一年之后的2012年大调研数据则显示有57.8%的用户会登陆手机浏览器,42.2%的用户会登陆客户端应用,二者的占比几乎接近一比一,首先选择登陆客户端应用的用户比例大幅增长。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终端迅速普及,智能手机的保有量由2011年的2亿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3.6亿,而其中的增量绝大部分为iOS及Android系统的智能设备,能够安装大量的客户端App。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使用浏览器进行浏览的资讯类网站、阅读类网站等纷纷推出了客户端。这些客户端的用户体验一般都要远远优于其Wap网页,大量用户的阅读行为都转移到了这些客户端。
手机浏览器的地位的确在受到各种移动客户端的挑战,有人预言手机浏览器必将灭亡,但实际上手机浏览器在短期仍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在移动设备上,我们需要使用各种客户端获取资讯,进行娱乐,但是我们也仍然需要通过移动设备登陆各种网页,这些网页包括Wap端的网站和Web网页。随着移动设备配置的不断提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移动端和PC端的使用环境在逐渐打通,我们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完成与PC端相同的工作,PC端的使用行为也更容易直接向移动端迁移,这其中就包括网页浏览行为。目前国内的主流第三方手机浏览器与iOS和Android系统自带的浏览器不同的是,它们内置导航、HTML5应用中心等内容,更强调了其入口功能,而非单纯的网页浏览工具。
通过艾瑞的移动端网民行为监测工具mUserTracker的数据可以看出,最近半年以来手机浏览器的覆盖人数仍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月度增长率略有波动,但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低。截至2013年1月,iOS及Android系统用户中的手机浏览器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5651.7万,未来随着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这一数字还会平稳上升。
通过mUserTracker的小类别排名数据可以发现,在各类应用当中,手机浏览器的覆盖率仅次于即时通讯。排名第一位的手机即时通讯应用在移动网民中的覆盖率高达89.1%,而手机浏览器的覆盖率也达到了77.8%。排名第三位的是系统工具,覆盖率为69.9%。这几个类别体现了用户的基本需求,除了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本身必定具有的通讯功能外,手机浏览器也已经成为用户的必备工具,是用户通过手机获取的资讯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
根据mUserTracker的监测数据,从2012年8月到2013年1月,手机浏览器的月度人均有效使用时间也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只有2012年9月有明显的下降,这一趋势应与8月是假期,9月学生用户开学有关。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的月度人均有效使用时间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可见短期来看,手机浏览器不但覆盖率没有下降,在使用时长上看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手机浏览器在移动端仍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手机浏览器受到的冲击不大,短期之内手机浏览器还不会遭遇“生死考验”,而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使得手机浏览器在未来仍然保有相当大的竞争力:
客户端数量有限
许多媒体、阅读网站等都推出了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不需要借助手机浏览器就可以进行资讯等内容的阅读,过去许多必须通过浏览器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直接转移到客户端,如微博、门户网站、淘宝、以及一些阅读类网站。但是当前大部分用户粘性较强的手机都是休闲娱乐类应用,如视频、游戏、音乐等,这些应用使用频率较高并且一般单次使用时间较长,因此用户一般会选择单独安装一个客户端。而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往往比较复杂,这些资讯类网站的类别繁多,有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如新浪、腾讯、网易等,有垂直类别的网站如虎扑、各类科技博客,还有各种论坛、BBS如天涯、猫扑等等,用户不太可能装如此之多的客户端,如果安装了这些客户端在不同的客户端间切换也要花费较高的时间和操作成本,且每个客户端使用率都较低,总体来讲经济性较差。此外由于PC端长期形成的用户习惯,用户在许多情况下还是倾向于通过浏览器进行阅览,并且仍有一些原创文学类网站的Wap端在吸引着庞大的用户群体。
与搜索行为的结合
手机浏览器另外的一大功能就是与用户的搜索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然移动端搜索可能结合GPS等新功能逐渐向垂直搜索的方向拓展,但是传统的搜索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手机浏览器是移动搜索的重要载体。即使各种搜索引擎也都推出了客户端,但是搜索结果最终还是要最终被引导到手机浏览器上。百度也在逐渐整合其手机客户端及百度手机浏览器,可见这二者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目前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只能搜索网页内容,预计未来也有可能有搜索App内容的技术面市,如果通过搜索引擎能够直接搜索到App内的内容,这对于搜索和浏览器来说都将会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浏览器可能和本地App打通,带给用户更加便利、直接和一体化的体验。
HTML5的发展潜力
对于手机浏览器来说,HTML5技术已经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HTML5标准提出已久,但是距离实践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根据百度2012Q4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互联网的大中型站点中有47.8%提供移动网页,其中5%使用HTML5技术框架开发。2012年12月17日W3C宣布HTML5和Canvas 2D技术规范定稿。尽管W3C的正式标准尚未发布,但这份技术规范意味着HTML5的功能特性已经完成定义,对于企业和开发者而言有了一个可以参照实现和规划的目标。HTML5的未来发展对于手机浏览器厂商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国内各家厂商对HTML5都很重视,在新版本的不断发布中都在强调其HTML5运行能力。近期Opera发布了HTML5游戏引擎,UC也表示即将发布HTML5游戏引擎,相信在各个浏览器厂商的大力推动下,HTML5能够加快速度走进现实。
HTML5技术为Web App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使得Web App实现本地App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成为可能。移动端终端品牌、系统、分辨率、配置等情况非常复杂,给本地App的开发和适配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而Web App基于网页的特性则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困境,如果未来Web App成为主流,手机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入口地位将更加凸显。建立在HTML5基础上的Web App能够实现应用的跨终端跨平台化,应用的存储和运作更加依赖强大的服务器,浏览器作为接入云端的入口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切还要依赖于HTML5标准的尽快完善以及更好的移动网络环境。在PC端,谷歌的Chromebook所运行的ChromeOS就是完全依托于浏览器的代表性产物,如果说互联网的未来在云端,那么浏览器承担的将不仅是一个入口和工具的角色。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短期来看手机浏览器的活跃用户使用时长等不会有明显快速的下降,从长期来看,手机浏览器可能要更多寄希望于HTML5技术的发展以及"云"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的实现以及用户行为的迁移。
via 艾瑞资讯-艾瑞网 http://wireless.iresearch.cn/app/20130308/194586.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