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n是個Blog傻瓜 from odinblog http://odinblo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610982 聲明:以下內容並不單單針對iPad,而是針對所有的「無鍵盤式」媒體平板(Media Tablet),包括Android Tablet、Windows 8平板等等;但是,本篇內容可能絕大部份內容會牽涉及iPad,始終iPad 仍然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平板電腦。 一直以來,不少媒體和評論都指媒體平板(Media Tablet)只能用來消費內容,而不利於內容的生產,更不是一台好的生產力工具。 我們先看看他們怎樣說:
為甚麼很多人都覺得平板只適合於內容消費?這是因為很多人的想法就如New York Times一樣:
簡言之,媒體對iPad沒有生產力的認知其實就是:沒有鍵盤、沒有手寫筆。
但有趣的是,當媒體把平板視作是一台只能消費內容的娛樂設備時,企業對於平板的反應偏偏就完全相反: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一點:企業積極引入使平板,並不代表平板就有內容創造力,但是,企業並沒有好得要買台平板給員工當玩具。即使大眾一直都認為平板沒有鍵盤,所以沒有生產力,但企業明顯不是這樣想,最少,他們好像沒有覺得甚麼鍵盤呀手寫筆是很重要的。 誠然,筆者不是說鍵盤和手寫筆不重要,而是:它不是平板要關心的問題。如果說平板沒有鍵盤/手寫筆就沒有內容生產力,要知道第三方的平板鍵盤/手寫筆多如牛毛,那給平板一個鍵盤,那平板就會頓時變得很有生產力嗎?那買個鍵盤給平板後,平板就會即時變成一台很具生產力的電腦嗎? 事實上,雖然Morgen Stanley在2011年的平板研究報告中就表示,雖然平板的統治力主要表現在內容消費上,但它表示:
平板要外接鍵盤很困難嗎?那一台Desktop PC不需要外接鍵盤?那為甚麼嫌平板沒有生產力的人,不干脆給平板買個鍵盤就可以嗎?事實上,這篇文章有部份內容就是筆者以Logitech Solar Keyboard Flio,在iPad的Byword裡完成的。 但是,其實關鍵不在這裡﹣﹣因為,結合了鍵盤之後並不會為平板帶來「行動生產力」,而是犧牲了平板的「行動生產力」。 平板在企業上很多人對平板在企業上應用的認知是銷售人員用來裝酷的工具,拿個iPad去見客很得體,在iPad上播Keynotes很拉風,當然,這樣想並沒有錯。 但這並不能完全體現平板的生產力。 約在半年前,筆者任職的公司(一所小公司)的零售業務也開始引入iPad作為POS(銷售點終點,Point-to-Sale)系統,用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移動支付公司Square所寫的Square Register(註)。雖然敝公司沒有採用Square的移動支付服務,但是這套軟件頗為堪用:原因是當敝公司在繁忙時間時,員工拿著iPad就可以讓顧客無須在前台付款:只要銷售人員有足夠的找贖能力,他們就可以直接處理顧客的交易而不需要讓顧客在前台排隊,完成的交易,會儲存在Square的伺服器上統一結算。 筆者自己在三年前開始購入第一代iPad後,每次出差都已經開始習慣以iPad作為工作平台,即使後來買了MacBook Air,也從來打算改用MacBook Air去公幹。當筆者偶爾到國內給供應商巡察時,以往只能拿著一疊紙質文件上面處理,待回到公司/酒店後,才把資料輸入在電腦上。但當有了平板後,我可以預先用電腦建立起所有需要的表格,然後輸入到iPad裡,當在供應商巡察時,我就可以在無需桌面的情況下「單手輸入」資料,有需要時更可以直接在利用平板的拍攝鏡頭匯入照片,透過iCloud/Dropbox/Webdav,資料便會即時自動同步到公司的伺服器,讓上司第一時間知道當時的情況,並作出批示。 Notebook不能站立使用,智能手機的畫面又太小了,所以,筆者選擇了iPad﹣﹣這就是平板的「行動生產力」。 Services的員工利用iPad就可 單手輸入資料,並即時同步到伺服器。credit 也許覺得「平板只是玩具」的朋友,會覺得筆者上述所說的只是個人經歴,一般企業並不適用。但是,在蘋果的官方網頁裡還有更多的例子(註),例如Crank Sports就用平板當POS系統(註),Crescent Construction Services(註),用著更專門的軟件在做著筆者相似的工作,更有像台灣長榮這樣把平板視作為行動終端設備,由機師的資訊到空中小姐的服務管理,均由平板處理(註)(註)。而且,還有有一大堆ERP(註)公司,也在為iPad優化資料庫的版本,例如Tableau(註)。 也許大家仍然會覺得這些是個別例子,但是,我們不妨透過另一個角度看看:究竟上述的例子有甚麼共通點?
對,就是剛才Morgen Stanley所說的「行動生產性」和「基於網絡的生產性」,基本上我們可以這些例子,見到平板只要透過軟件和網絡的優化,也能為企業提供強大的生產力--但是,這與外接鍵盤無關。 平板的創造力優勢也許,大家仍然很堅持「平板沒有鍵盤/手寫筆就沒有生產力的論點」,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鍵盤/手寫筆的生產力何來?是因為鍵盤/手寫筆是最好的創造工具嗎? 你不妨問問你家中的小朋友,他們喜歡用鍵盤/手寫筆嗎? 對不起,鍵盤和手寫筆從來都不是一個好的創造工具,也不是一個直觀的創造工具,它們只是我們「習慣」了的「輸入工具」。以鍵盤為例,一個從未打過字的鍵盤使用者,手寫速度會比打字快,根據研究,初學者需要10–15個學習時(Learning hours)(平均約3–15天)才能初步掌握高級的打字技術「盲打」(Touch Typing)(屆時打字速度約每分鐘15字)(註)。而我們今天常用的QWERTY鍵盤,也不是一項有效率的輸入工具,而是上世紀機械打字機的產物,但它卻把更有效率的Dvorak鍵盤(註)擠得沒有生存空間。 而手寫筆呢?大家忘記了小時候要花多少時間去學執筆嗎?事實上不少人在長大後仍然不懂得如何正確的執筆。 筆和鍵盤,是為了遷就時代的需要而出現的產物﹣﹣筆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的手不會自己跑出墨水來;而鍵盤的出現,是因為我們可以把電腦安放在桌上。 但是,進入了行動的世紀,我們的創造力不應再被墨水和桌子所囚禁。 電腦的輸入方式不外乎是鍵盤和滑鼠,即使是近年的新款多功能電腦,最多也只是內建不可移動的鏡頭和麥克峰,但是,手持裝置呢?不單有輕便的照相機和麥克峰之外,還有全球定位系統(GPS)、重力感應儀(Accelerometer),可以同時兼顧視訊、聲音、觸感、位置等多種感歡的輸入/輸出;加上強橫的行動力和觸控螢幕,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的輸入組合。 平板有著電腦完全不能相比的優勢:更多的變化、更多的行動力、更多的可能性。 Micro Strategy的分析報告就指出:
對,往鍵盤和滑鼠的年代,我們必須事事遷就它們;即使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是要鍵入一些數字,但我們仍然要對著這個101 key的鍵盤;即使我們絕大部份時間都是用滑鼠點擊,但我們總不能沒有這個鍵盤。但是,在平板上呢?只要有足夠的軟件,觸控螢幕可以變作很多種類的輸入方式﹣﹣事實上,我們外出工作,可能只有15%–20%時間需要鍵盤,但平板可以我們不需要鍵盤時免於多攜帶一個鍵盤,但當我們需要鍵盤時鍵盤又會自動出現。而且只要軟件設計得宜,你需要鍵入數字時,它不會給你一堆英文字母來干擾你;你要輸入日期,月份的拼寫都已經為你準備好,當你需要輸入電郵地址,一鍵就可以按出「.com」「.edu」。 Numbers for iPad會自動偵測欄位的資料,顯示相應的鍵盤layout。
而且相比起平板來說,電腦創造力最弱之處,就是它會被桌椅所桎梏,只要電腦一離開桌椅,無論是打字或製作表格,都是噩夢一般的經驗,就因為我們不能單手在鍵盤上單字,也不能在沒桌面的情況下使用滑鼠。但是,由於觸控螢幕的強大適應性,我們仍然可以在沒有桌子的環境下輕鬆的輸入資料,甚至打字,以iPad的觸控鍵盤為例,它在有需要時可以變成分離鍵盤,讓我們可以站立使用,但實體鍵盤根本就沒有這種適應能力,讓我們在有需要時站著使用。這就是為甚麼筆者會在工作上使用iPad,而企業會用平板去做ERP的原因﹣﹣我們可以在電腦上做好大型表格,然後讓員工經過雲端,在行動環境中直接輸入資料。 平板的鍵盤可以按著不同的情況改變面貌,圖為能讓用戶在無桌面情況下打字的分離式鍵盤。 這就是剛才Morgen Stanley強調的:「行動生產性」和「基於網絡的生產性」。 再進一步呢?就是不同的應用軟件,可以在不同的介面上帶來不同的創造方式:也許平板的內容創造能力仍然不夠強大、不夠專業,但是平板有著比電腦更方便的多媒體創造力。電腦永遠就是電腦,即使它裡面有各種不同的軟件,即使我們拿的是十分輕便的MacBook Air,裡面裝滿的是極為強大的Photoshop、Final Cut Pro或Logic Studio,但我們實在很難在沒有其它工具協助下去創造內容﹣﹣我們總不能拿著MacBook Air去拍片、拍照、錄音吧。例如以iMovie for iPad為例,你可以在iPad上同時進行劇本創作、拍攝、剪接和後整,這遠比我們先構思好故事,再用攝錄機拍攝後,然後拿到電腦上剪接和做效果方便一百倍;我們也可以用 Snapseed 來拍照,然後直接透過觸控螢幕修改圖片,並經網絡傳送到任何一個地方,遠較在智能手機或輸入到電腦再修圖都方便;畫圖呢?也許觸控螢幕的精準度遠遠不及紙筆的好,但是,在Paper for iPad上畫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undo」,而且用Color Mixer做調色,也遠遠比用真實的顏料方便一百倍! iMovie可以讓iPad同時進行劇本創作、拍攝、剪接和後整。 g. Paper for iPad讓平板成為一個很好用的繪畫工具。 台灣著名攝影師陳德志(黑麵)就在Facebook上與網友有這樣的一段有趣的對話:
也許,大家仍然會覺得iPad的鏡頭不夠專用、效果不夠多,但是,這仍然是創作,最少,對於不少中小企來說,他們需要的只是拍一段影片上Youtube上宣傳,甚至只是要把一些現場情況直接附載在報告裡,而不是要爭奪最佳影片獎;對於不少父母來說,他們需要的只是拍一段孩子的片段,而不是要讓孩子成為最佳男主角﹣﹣只要給我們能為世界帶來一點新的意思,就是創作。 平板的藍海讓筆者扯遠一點,談一談音樂世界的創造力故事。 當錄音技術剛剛興起時,不少老一輩的指揮家如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和羅琴斯基(Artur Rodzinsck)一直很不喜歡錄音技術,認為錄音根本就不是創作,它比不上真正的演奏。但後來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卻大量使用錄音技術,讓他的「錄音版本」有著接近完美的演出,成為他作為「指揮帝王」的因素的原因之一。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卡拉揚的功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日後的流行樂壇是如何透過錄音技術,去創作不同的混音創作,應會是福特萬格勒和羅琴斯基所不能想像的。 經驗告訴我們,每個年代所出現的新科技,都會被不少人貶之為「沒有生產力」。筆者還記得香港電影「女人四十」裡,蕭芳芳飾演的能幹女性,最初是如何認為公司裡引入電腦是沒有用的玩意。 為甚麼平板有這樣的創造性的優勢,但大家一直都覺得平板沒有生產力?原因有二:
故此,其實這正正我們必須要正視是平板創造力的原因:
說穿了,平板創造力工具正正是一個未被開發的處女地、是一個商機處處的藍海! 雖然平板還是個新開發的市場,但裡面已經有一大堆人在開發遊戲,一大堆人在寫閱讀器,一大堆人在寫社交/微博客戶端,一大堆人寫的內容消費工具﹣﹣開發者怎樣才能在這遍已染紅的海裡發展呢?要知道,一直以來很多人仍然覺得平板是要有手寫筆才叫有創造力,但Paper for iPad仍然可以一炮而紅,就是因為它抽出了平板的繪畫潛力。 對,關鍵是Paper在一個很多人覺得沒創造力的工具上,抽出了平板的創造潛力。 要增加平板生產力的方法,不是給它一個鍵盤、給它一支手寫筆,而是給它寫一個好用的App。 工具從來都不會限制人類的創造力,限制人類創造力的,是人類自己。 最後,Business Insider也刊登過一篇「10 Ways People Are Using The iPad To Create Content, Not Just Consume It」(註),大家不妨參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本文內容已於《有物報告》同步刊登,唯有物報告之內容在Odin同意下經有物編輯部適度修改。
Odin笑談iPad mini(一):廉價平板市場?
| |||
| |||
| |||
|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平板創造力芻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